11月27日19:00,现代快报调查记者张瑾老师受邀在学明楼201教室为同学们带来“讲故事是一个很特别的报道方式”主题讲座。

张瑾老师首先将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”与“青铜被融化成水后与泥巴的关系”类比,阐述写作的重要性,进而介绍如何写好一篇报道。

张瑾老师认为,新人若想成为写深度报道的优秀特稿记者,先要树立标杆,从模仿优秀前辈做起。其次,她结合包丽敏等记者的文章段落,分析对于人物外貌言行的细节描写,提出一篇报道只有包含“有质感的细节”,才能有气息和温度。另外,她引用《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》中的“没有场景描写,故事就没法讲”,并以当日进校的所见所闻为例,强调场景描写的重要性。

接下来,张瑾老师重点讲评获得美国国家杂志奖最佳特稿奖的《风袭乔普林》。她从这篇长文中选出八部分,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、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及作用,介绍其行文结构,提出一篇好的稿子应有节奏性、音乐性。随后,她介绍自己模仿《风袭乔普林》结构所写的《响水河边七病区》,解释行文思路及着重描写某些细节的原因。此外,张瑾老师还分析了赵涵漠的《永不抵达的列车》与自己的文章《张三 我的黄金时代呢?》,强调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。

最后,张瑾老师以“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把混乱变为秩序的行为,它试图解释生命的喧嚣与冲突”这句话作结,讲座圆满结束。

文/新闻部 张佳文
图/摄影部 孙骥文
夏艺珊